腩 nǎn 肚子上松软的肉:牛~|鱼~。
【牛腩】niúnǎn〈方〉名牛肚子上和近肋骨处松软的肉,也指用这种肉做成的菜肴。
与《现汉》一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新华字典》等工具书中,“腩”也都只有nǎn音。词典中的注音主要依据的是我国传统的各类字书和韵书,比如《广韵》“腩”的反切是“奴感切”,《大广益会玉篇》的反切是“奴坎切”,折合成普通话都是nǎn,释义也都是“煮肉”。历史文献中的用例则主要是表示用调味品浸渍肉类以备炙食的动词用法,比如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炙法》中的如下两个用例都是如此:
“腩炙:羊、牛、麞、鹿肉皆得,方寸脔切,葱白研令碎,和盐豉汁,仅令相淹,少时便炙。”
“肝炙:牛、羊、猪肝皆得,脔长寸半,广五分,亦以葱、盐、豉汁腩之。”
可是,历史文献中“腩”的实际用例非常少,而《现汉》中表示肚子上松软的肉(北方话叫“囊膪”)的“腩”与字书、韵书等中表示煮肉义的“腩”之间语义上的差别也较大,似乎看不到两者存在什么历史承继关系。
有意思的是,《现汉》在“牛腩”条中加了“〈方〉”的标记,“腩”字条中没有标记;而《新华字典》“腩”下就标明了方言:“〈方〉牛肚子上的肥肉。”我们认为,表示肚子上松软的肉的“腩”,应该都是方言的说法。从现今方言分布上来看,“牛腩”类词主要就是见于粤语区,比如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白宛如先生所著《广州方言词典》中,就收录了好一些与“腩”有关的词汇:肚腩、牛腩、牛白腩 牛腹部的松软的肉(不近肋骨部分)、桁腩 牛肉近肋条部分、碎腩 质量最差的牛腩、猪腩肉、腩尾 猪腹部靠下面的肉、腩头 猪腹的五花肉、五花腩 猪腹部肥瘦相间的肉、穮腩 猪腹下部的肥肉、烧腩 烤猪腹部的肉、鱼腩、喉腩 胃口、埋腩 (食物)很实惠,使人感到满足。 1891年出版的苏格兰传教士湛约翰(John Chalmers)《英粤字典》(A English and Cantonese Dictionary)第6版中,pot-belly条对应的是“肥肚腩”一词;1899年香港文裕堂出版的《通商须知》在介绍到当地肉食时,就已经提到“咸山猪肚腩肉”了。由此看来,“牛腩”类词应该是来源于广州一带的粤语方言词。
“牛腩”类词由方言区传播开来,并且慢慢得到大众认可,恐怕与粤菜的推广密不可分。根据我们的初步调查,粤地之外的文献中看到的早期用例,就多与粤菜有关。比如1926年《申报》“各商店消息”栏目有一篇“晨餐大王食品店明日开幕”的报道,一家粤商开的早餐店那是少不了“牛腩面”的:
“四川路惠罗公司斜对民昌里内晨餐大王,由粤商所创,内容布置整洁精美,专售早餐点食,如红烧牛肉面、咖喱牛腩面、卤肉面、虾肉水饺、热鲜奶、土司、烫熟、鸡蛋、山门治、牛奶咖啡、可可茶等。”
1935年《申报》的一个粤菜广告则是主推牛腩类美食:
“本茶室粤菜茶点既得各界称赞,近因天气凉快,新出补身炖品,价既从廉,东西真实,不妨来试。还有特式的牛腩粉、牛腩饭、牛腩面各客一角。住址北四川路八〇七号,[电话]四二六三六号。”
南京路上自称“海上最完备之广州饮食店”的冠生园饮食部在1926年《申报》登广告,其中推出的一道小吃就叫“浦鱼烧腩卷”,用的大概就是猪腩吧。而现如今,“牛腩”等食材早已是千家万户餐桌上的日常菜品了。
至于粤语的这个“腩”,香港中文大学张双庆教授在《粤语的特征词》(载李如龙主编《汉语方言特征词研究》)一文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看法:“‘腩’在汉语中找不到语源,应是少数民族语言的借用。”北京大学袁家骅教授主编的《汉语方言概要》则指明了“腩”的来源方向:“是汉语其他方言所没有,可能在壮语方言里找到。”中央民族大学蒙元耀教授的《壮汉语同源词研究》就发现,马山壮语不论人和动物,腹部的软肉都叫nam4。 由此可见,“腩”是粤地来源于少数民族语言的外来成分,用“腩”就是个用形声字的方法造的方言俗字,与历史文献中表示煮肉义的“腩”只是偶然同形的字而已。
由于“牛腩”“肚腩”“鱼腩”等词来源于方言,主要是通过书刊、网络等书面的形式传播扩散,由于“腩”的声旁为“南”,而且从“南”得声的常用字“楠”等多读nán,因此“腩”也就照着声旁读成了nán。 既然“腩”读nán几乎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的选择,那么就应该从俗从众,将nán作为肚子上松软的肉义的“腩”的规范读音。
本文来源:语言文字周报
#今日话题
你觉得“牛腩”的“腩”应该怎么读
留言区讨论一下吧
科普
科普 | 男导师的妻子叫“师母”,那么女导师的丈夫怎么称呼?
科普 | 为什么可以说“我爸爸”“我妈妈”,却不能说“我狗”?
科普 | “爸爸”称谓的演变史:不是每一个父亲都叫“爸爸”
科普 | 为什么世界大多数语言“妈妈”的发音都差不多?
科普 | 为什么大人和儿童交流总是喜欢叠词词?
科普 | “躺平”是什么梗?如何看待年轻人“躺平”的现象?
科普 | 语言学专业学生心碎的十六个瞬间
科普 | 语言学专业学生的25种“怪癖”,哪一个戳中了你?
科普 | 25个让你意想不到的语言小知识
科普 | 语言学家达成一致意见的83个问题
科普 | 只有语言学内行人才能看懂的11张图
科普 | 如何向理工科男朋友介绍语言学专业是干啥的?
科普 | 凡尔赛一下语言学那些“不明觉厉”的用处
科普 | 招牌背后的语言学:为什么你会被招牌吸引?
科普 | 如何用语言学知识分析“小偷偷偷偷东西”并对下联?网友的答案秀出了天际!
科普 | 粤方言的“嘉禾望岗”为什么好听?
科普 | 最适合唱歌的语言是哪种?
科普 | 为什么很多人发完语音后要再听一遍?
科普 | “好哒”“好滴”,是礼貌还是“文字讨好”?
科普 | 费翔的“商务殷语”火了!这门魔性的语言是啥原理?
科普 | 最近经常刷到的“猫meme”究竟是什么梗?
科普 | “偷感很重”是什么梗?用英语怎么说?
科普 | “拿来吧你”是什么梗?让我们用语言学知识分析一下
科普 | 最近刷屏的“显眼包”是什么梗?可不是eye pack哦!
科普 | “确诊式”文学是什么梗?网友:正式被确诊为浣碧
科普 | “尔滨”是什么梗?“哈尔滨”原本是什么意思?
科普 | “南方小土豆”是什么梗?是歧视、自嘲还是爱称?
科普 | “小砂糖橘”是什么梗,用英语怎么说?
科普 | “普通话羞耻症”是什么梗?
科普 | 到底能不能互祝“端午节快乐”?
科普 | “i人”“e人”“j人”“p人”分别是什么梗?
科普 | 飑线过境,一秒入夜!飑线究竟是啥,怎么读?
科普 | 语言学家解读《繁花》腔调:三代上海话“同中有异”
科普 | 北京野生动物园的声明为啥火了?我们用语言学知识分析一下
科普 | 思聪真的是舔狗吗?让我们用语言学分析一下
科普 | 潮流语言的终级迷惑:“yyds”为什么从去年火到今年?
科普 | 什么是语言学?语言学就是学语文的?语言学有何用武之地?
科普 | 语言学等于学语言吗?为什么要学语言学?
科普 | 为什么有的人更擅长学习多种语言?
科普 | 为什么很多人总把“然后然后”挂在嘴边?
科普 | 语言学是一门科学吗?
科普 | 为什么要学语言学?
科普 | 如何阅读语言学论文?
科普 | Hilpert:为什么要学习语言学?
科普 | 世界语言谱系及语种全览
科普 | 汉语在世界上到底有多少“亲戚”?
科普 | 哪种语言最难学?外媒做了个排名,高居榜首的是……
科普 | 为什么微信语音里自己的声音很难听?
科普 | 为什么其他国家大多用拼音文字而非方块字?
科普 | 为什么可以“水一篇论文”,而不能“菜一篇论文”?
科普 |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微信聊天时不爱用标点符号?
科普 | 为什么现在管谁都叫“老师”?
科普 | 年轻人为什么喜欢在聊天时加上空括号?
科普 | “-”“‒”“—”“——”“~”有哪些隐含区别?
科普 | 电影《周处除三害》中的“处”怎么读?
科普 | “牛轧糖”的“轧”到底读“gᔓzhá”还是“yà”?
科普 | 车厘子的“J级”“JJ级”,“J”到底是哪个单词?
科普 | GPT-4o中的“o”究竟是什么意思?
科普 | “No.”并不是Number的缩写,而是这个词
科普 | “别cue我”的cue在英语里到底是什么意思?
科普 | 老外聊天时最后发的“X”是什么意思?理解错了很尴尬!
科普 | 圣诞节为什么拼写成Xmas?圣诞快乐可以说成Happy Christmas吗?
科普 | 麦当劳“McDonald's”前面的“Mc”是什么意思?
科普 | “中国龙”翻译成Dragon还是Loong?网友吵开了
科普 | “what's cooking”是啥意思?可不是问在做什么饭
科普 | “年前冷静期”是什么梗?
科普 | 冲上热搜!“大学生德华”是什么梗?
科普 | iPhone为什么只有P大写?
科普 | 歪果仁常说的“ditto”是什么意思?不只是歌名哦!
科普 | 单词书上第一个词为啥总是abandon?
科普 | 热搜新梗“为i做e”“遇e则i”是什么意思?
科普 | 不再emo!这届年轻人的新情绪emoha又是什么梗?
科普 | 大脑为什么要删除你两岁前的记忆?
科普 | 可以说“感谢聆听”“谢谢欣赏”吗?
科普 | 微信聊天要打句号吗?
科普 | 嗯?“嗯”的拼音竟然不是“en”?!
科普 | “怂”不读“sóng”,“认怂”写错了?正确的读音和写法是啥?
科普 | 为什么是“冻成了狗”,而不是“冻成了猫”?
科普 | 想要表达真正开心地笑,得用几个“哈”?
科普 | 我们分析了3447个地铁站,发现了中国城市地名的秘密
科普 | 除了“六安”,还有哪些一读就错的地名?
科普 | “街”:我国最奇特的一个字,3000年间都是一个读音
科普 | 中国古代才女班昭的尊称“曹大家”,你真的会读吗?
科普 | 中国最难懂的十大方言排行,有你的家乡话吗?
科普 | 中国最难读的地名在哪里?
科普 | 全国各地普通话标准程度排行榜,你的家乡属于第几档?
科普 | 汉字到底有多少个?
科普 | 为什么有些语言这么难学?科学家发现关键基因
科普 | 儿童语言中的可爱语法
科普 | 婴儿是天才的语言学习者
科普 | 语言学家的迷惑例句:关于性别问题的严肃讨论
科普 | 语言进化编年史:我们的语言如何进化,将来如何发展?
科普 |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一门外语?
科普 | 英语专八相当于什么水平?
科普 | 学习双语有什么好处?能让大脑更健康,更持久年轻!
科普 | 脑洞大开!古汉语原来是这样发音的
科普 | Mojito译成“莫吉托”是标准的中式翻译错误
科普 | 惨绿少年、酒店猛狗……这些“令人喷饭”的词,居然都是成语
科普 | 万万没想到,这些词居然来自方言
科普 | 《三十而已》《二十不惑》爆火!剧名为何这样翻译?
科普 | 乘风破浪的姐姐们A爆了!这里的“A”是什么意思?
科普 | 《红楼梦》中的生僻字词,你认识几个?
科普 | 7-ELEVEn,n 为什么是小写?
科普 | “PK”“VS”“K.O”分别是哪些单词的缩写!
科普 | 为什么奥运会裁判报分时把1∶0称为one love?
科普 | 英文也是象形文字?万万没想到!
科普 | 写公文时,为什么要用仿宋GB2312字体?
科普 | 第20届国际语言学奥林匹克竞赛(IOL)中文版试题
科普 | 为什么一看书就想睡觉,小视频却越刷越清醒?
科普 | “仚屳屲冚”竟然是一个成语,它是什么意思呢?
科普 | 我们好不容易记住的字,为啥就不那么念了?
科普 | 东北话的传染性到底有多强?
科普 | 为什么只有中国人有看字幕的习惯?
科普 |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一张嘴就词穷?
科普 | 能不能别写那么多“进行”?
科普 | 刻在中国人DNA里的“中国红”,竟有这么多浪漫的名字!
科普 | 原来,“年”的别称有这么多!
语言服务资源共享
学术资讯分享
学术资源共享
学术交流共进
还有实用干货和更多福利
尽在语言服务资源共享群
欢迎加入
在【语言服务】公众号对话框
回复“资源共享”
获取进群方式
语言服务
20万+语言学人已关注
ID:Language-service
投稿邮箱:yuyanfuwu@yeah.net
投稿交流、商务合作、著作出版
请联系语服君
微信号:yuyanfuwu2023
点击
阅读原文
获取更多科普趣文
今天有“ 在看”我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