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拳基本技术

南拳基本技术

经常练习南拳,可以强体魄,壮筋骨,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自卫能力。

练好南拳,先要打好基础,打好基础,在于练好基本功。基本功以桥(臂)功、腰功和桩(腿)功为主。桥功先练冲拳,然后练扫拳、勾拳、挂拳、抛拳。“拳出如猛虎,气势壮如虹”,练拳要讲究力气。

腰功是表现身法的关键。拳家说:“练拳不练腰,终须艺不高”。练好腰功,要练弯腰、拧腰、压腿和跌、扑、摔、打、滚等动作。

练桩功是讲扎马,“未学功夫,先学扎马”,这是练好南拳的常规。扎马以马步、弓步为主,然后练虚步、盖步、麒麟步、三角步、独立步;再练拖马、走马等等。马步稳固了,才能“稳如铁塔坐如山”。

南拳的劲力表现,可分寸劲、长劲和粘缠劲等。用力顺达,不沉滞。拳家说:“力、其源在脚,发于腿,宰于腰,形于手。”倘能善于领会,可得上乘功夫。

南拳基本功手型图解:

南拳基本功

南拳的基础练习包括:手型、步型、身型、手法、步 法、腿法等练习。

南拳的基本手型:南拳手型系指练习南拳时上肢主要是手的形态。主要包括:拳、掌、勾、爪、指五种。

1.拳、包括平拳、凤眼拳、羌子 拳、双珠拳、鹤顶拳等;

2.掌、包括柳叶掌、八字掌、丁字掌、伏掌、猴掌、蝴螵掌等;

3.勾、包括鹤顶手、飞鹤勾、鹅嘴手、蛇头勾等;

4.爪、包括虎爪、鹰爪、龙爪、鹤爪、螃蟹爪等;

5.指、包括单指、双指等。

常用的有:

(1)平拳:五指拳屈握紧,拳面要平,拇指压于食指和 中指的第二指节上,任何指骨都不得凸出拳面。(图1)

(2)凤眼拳:也称开凤拳、鹌眼拳。除食指第一节指骨结环凸出拳面外,其余四指紧握,拇指尖压于中指中节指骨上,以拇指梢节内侧紧靠食指梢节。(图2)

(3)羌子拳: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紧,四指的第二节和第三节指骨紧屈,拇指向内弯曲,紧贴食指,拇指 尖掐按于食指梢节部。(图3)

(4)柳叶掌:即我们普通所称的掌,拇指弯曲扣于虎口处,其余四指并拢伸直。(图4)

(5)八字掌:亦称荷叶掌。拇指伸直外展,其余四指并拢伸直,掌心略成凹型。(图5)

(6)鹤顶手:与普通的勾手相同。五指捏拢,屈腕。(图6)

(7)飞鹤勾:食、中和拇指并拢,无名指和小指屈曲握紧。(图7)

(8)鹌嘴手:直腕,五指自然内合,指尖捏拢。(图8)

(9)虎爪:五指用力张开,第二、三节指骨弯曲,第一节指骨尽量向手背的面伸张,使掌心凸出。(图9)

(10)鹰爪:拇指弯曲外展,其余四指并紧,使第二 三节指骨稍弯曲,但不得曲拢。(图10)

(11)龙爪:五指稍张开,第二、三节指骨稍弯曲,腕 关节稍向上屈。(图11)

(12)单指:除食指伸直外,其余四指弯曲。(图12)

(13)双指:除食指和中指伸直外,其余三指弯曲,拇 指压在无名指和小指上。(图13)‍

鞭拳是南拳典型手法之一,具有动作大,力量足,快速,威猛等特点。

鞭拳的运动轨迹呈弧线,一般分为平鞭拳、斜下鞭拳、斜上鞭拳三种。

平鞭拳(左式为例):两脚开立约比肩宽,双手握拳紧抱于腰侧;上身略向右转动,左拳由下向上屈臂提至右胸前,然后向左拧腰转身,左臂迅速伸臂向左侧横扫平击,力达拳背,同时右拳变掌上提至左肩前。

斜下鞭拳:预备式同上,右转身,左臂屈肘上提至面部右侧。然后左转身,左拳向左向下伸臂鞭出。

斜上鞭拳:预备式同上,右转身,左臂向右向下移至右大腿外侧,手臂稍屈,然后左转身,左拳向左向上鞭出。

注:1、抡扫时须借助转身的力量,不能单纯依靠手臂主力。按传统的练法,开始练习时左右转身的幅度稍小,待动作熟练后逐渐加大左右转身的幅度,练习者要认真体会,掌握以腰带劲的技巧。

2、鞭击时肘应留有余位,手臂不能过于伸直,否则肘关节欠缺弹劲,难以产生一种“抽鞭”式的力量。

3、在演练套路时,鞭拳的力点为拳背,而实战应用时除可用拳背外,还可用拳轮,若攻击距离较近的目标,前臂部位亦可作为攻击力点。

4、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惟方向相反。

这里从实战角度出发,介绍两种最常用,最实效的鞭拳专门功力训练方法。

负重训练:单手握住哑铃作鞭拳练习,方法与上述空手练法相同,仅出拳的手负重。这种练法能明显提高出拳的力量与速度。注意:初练时哑铃的重量宜轻,以后逐渐加重。

沙袋训练:站于一吊式沙袋前,以鞭拳击打沙袋。接触力点分为拳背,手背一侧的前臂部位,拳轮,小指一侧的前臂部位四种,须分开逐项练习。该练法可增强攻击力点的结实度(抗击度)、击打的准确性、攻击力量、速度和距离感觉等。

学习任何一门武术,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程序。学习南拳也必须经过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其大体程序,可分作六步功:

第一步功是步型、步法练习

拳谚说“:未学功夫,先学扎马。”扎马练好了,腿力沉实,步势才能稳扎,运动才有章法。扎马就是桩功练习,是南拳学习的入门功,也是关键的一步功。通过桩功练习,能尽快地掌握南拳基本步型的规格。

桩功练习有(静扎马)、(动走马)两种形式。“扎马”是我们通常说的站桩练习。扎马练习最大特点是对肌肉的刺激较大,容易加深练习者的本体感觉,加速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练习的动作可以选择南拳中的主要步型,如马步、弓步、骑龙步、单蝶步等。“走马”就是把重点的步型结合步法中的上步、退步、麒麟步等进行活动性练习。走马练习,是南拳练习中的重点形式之一,也是提高南拳步型与步法质量即“下盘功夫”的主要手段。

走马练习,应该是动静结合,以动为主,突出重点,全面提高。静力性练习的时间应视本人条件而定,随着腿部力量的增长逐渐延长时间,但不得勉强,以免破坏正确的动力定型。动力性练习应强调“:沉气、坐胯、踩脚和降低重心,加大身体向下的垂直力量,体现稳扎稳打的特点。

第二步功是基本动作练习

武术中任何一个拳种的风格特点都是通过基本动作来体现的。因此,熟练而准确地掌握南拳的基本动作,使其规格化,是南拳入门的重要步骤,练习者应予以高度重视。南拳的方法很多,包括手法、腿法、步法及身法、眼法等,手法中又分掌法、拳法、指法、爪法、肘法和桥法。不可能一开始就练习所有的方法,应根据所学套路的特点选择一些基本的带规律性的方法重点练习,一般方法可在套路学习过程中掌握和提高。

首先,应重视建立正确的动作外型。一个动作的外型包括步型、手型、身型、眼神以及面部表情等。外型的正确与否直接体现了技术的优劣。因此,练习者可采“用耗架子”的静止形式,较快地建立正确的动作外型。

其次,是准确地掌握动作的起止路线、力点和攻防含义。运动路线、着力点、攻防作用是构成武术动作的三要素。不同的路线、力点或攻防作用决定了不同的运动方法,必须要求掌握得准确无误。

第三,掌握动作的发劲方法和用力技巧。力,要起于根,顺于中,达于梢,足、膝、腰、背、肩、肘、腕、手全身九节劲,节节贯穿,协调顺达。发劲时要注意先蓄后发,先柔后刚、刚后必柔,有速度、有深度。

第三步功是组合动作练习

初步掌握了单个方法以后,为使其更加巩固和熟练,可根据套路编排的特点,把一些主要的基本方法编排成若干个小组合,作为经常的、反复的训练内容,这对于强化基本技术和后一阶段的套路练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全身内外协调配合,是促使武艺精湛之因素。练习者应该通过组合方法练习,逐步加以体会。体会动作的规格和运动方法,体会动作之间衔接的技巧和连贯性,体会全身的协调配合和气势的完整。

需要强调的是有“关气势”问题,气势“即拳势”,也称精气神或意识。提高南拳中的气势,不是靠单一的方法练习就能解决的,必须有赖于练习者对气势的含义理解之后才能达到融会贯通、出神入化的境界。影响气势的因素包括内意识和外形体两个方面,内意识又分为表演意识和攻防意识;外形体方面有动作造型、手眼配合、以声助威等诸多因素。

表演意识是指演练者在演练时的一种心理活动,作为演练者要有自信心,要“有鹤立鸡群”的自豪感。在这种积极向上的心理诱导下而产生的气魄和无所畏惧的神态。攻防意识是根据动作的攻防含义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练习者要在想象中把自己置身于一场与雄狮猛虎的搏斗之中,做到动中有法,静中有势,劲断意不断。攻防意识的运用方法,主张静势时,含蓄、集中、逼真;动势时开放、洒脱。动作造型是指对四肢、躯干和头部的要求。拳谚“讲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如何在静势中表现出“动态”,关键是动作造型。南拳对造型的基本要求是:重心沉稳,关节松沉略弯曲,肌肉收缩适度,寓遒劲于筋骨之中。手眼配合是表现气势的主要方面“。眼是心之窗”,俗话“说眉开眼笑“”、横眉怒目“”、愁眉苦脸”,通过眉毛、眼睛和面部表情可以反映出人的心理活动。南拳气势中的内意识必然反映在眼神和面部上,其一般要求是:静势时眉宇略紧(并非皱眉),注视的范围要窄,闭唇合齿,神态严肃微显怒意;动势时舒眉睁眼,视野较(宽环视),神态自若。发声助威则要“求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声合”。演练时通过练心者发出的浑厚声音,顿时给人“以拳势威猛,气势逼人”之感。提高气势,要贯穿于整个练习过程的始终。

第四步功是学习初级套路

在掌握了南拳的基本功架、基本方法和组合后,转为套路学习阶段,可以说技术已经有了较大长进。然而,初级套路是把一些基本的、带规律性的重点动作,合理地编排成有起势、收势的套路。因此,这还是基础训练阶段,仍不能放松对基本技术的规格要求。应认真体会动作的节奏,正确处理动作的顿挫、蓄发、松紧、刚柔、动静、快慢等,提高套路的演练技巧。注意突出该拳种的风格、特点。

第五步功是选编符合自己特点的套路进行训练

提高当掌握了较扎实的基本技术和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后,通过学习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创编出一套难度较大的套路,作为经常训练的内容。这样,才能使套路风格、演练技巧都独具一格,技术水平发展到一个较高阶段。为此,技术上要精雕细刻,用心揣摩,由熟练变巧练。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的内外配合更加协调完整,在套路的演练中对顿挫、快慢、刚柔、轻重等矛盾处理得更加鲜明、巧妙,使其风格更加突出。

第六步功是套路对练或攻防实战

南拳和其它拳种一样,都包含有踢、打、摔、拿等攻防技法。通过套路对练和攻防实战的练习,可以更加准确地掌握和理解动作的攻防含义,提高攻防技能。为此,要苦练踢、打、摔、拿的单个技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散招”训练。在反复练习基本组合的基础上加强两人或多人的配合练习,培养攻防意识,准确地掌握攻防时机和有效的距离,做到配合默契,动作逼真。

攻防实战更要遵循循序渐进、由简到繁、逐步提高的原则,加强躯干及桥(马手、脚)的抗打能力训练。在实战的初级阶段,应带护具以加强安全保护措施,避免出现伤害事故。

上述练功步骤与要求,不是截然分开的,它只说明练功的程序,练习者必须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掌握、合理运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