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恶作剧有哪些

家庭恶作剧有哪些

潮新闻客户端 特约评论员 胡欣红

网络视频截图。

山东青岛,一男孩母亲近日晒出孩子在金沙滩用竹签做陷阱的图片,并配文称“孩子的恶作剧,谁会踩到?”引起热议。有网友担忧,这种陷阱非常危险,游客踩到容易被竹签扎伤。也有网友表示,家长应该及时阻止孩子的行为,将竹签拿走。目前,该图文已被删除,账号已被注销。

玩沙是很多孩子的最爱。挖坑道、修城堡、筑堤坝……孩子们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但用竹签做陷阱,却鲜有听闻。除了“原料”难得之外,这种具有危险性的行为,家长通常会出面干涉。即便当场没有制止,也会在离开前毁掉陷阱,以免留下隐患。

然而,涉事母亲不仅没有干预,还晒出了孩子的“杰作”,并配上一段相得益彰的“雷人”文字,溢于言表的自得之情,刷新了公众的认知底线。

孩子用竹签做陷阱,或许是出于“好玩”,应该也没有造成什么实际后果,但家长以“恶作剧”视之并不无得意地公之于众,其背后所折射的家庭教育问题,却不能等闲视之。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很多为人父母者却并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动辄打骂的“虎妈”“狼爸”固然不可取,无原则地放纵孩子同样不是正确的教子之道。令人遗憾的是,现实中却有不少爱子心切的家长,打着尊重个性之类的旗号,让孩子为所欲为。

前不久,有游客发帖反映称在贵州黄果树景区天星洞内,一名男孩用砖头敲下钟乳石带走。令人极度震惊的是,当其告知家长孩子的不妥行为后,家长竟然表示自己是知情的,还说“小孩喜欢”,所以要带走。

两起事件的性质如出一辙。在这些家长眼中,似乎只要是“孩子”,怎么做都应该可以理解乃至支持。在他们心中,只要不是作奸犯科的原则性错误,其它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其实不然。

首先,不管是“喜欢”、“好玩”还是“恶作剧”,一旦造成实际后果的,家长就要为自己的监护失职买单,承担起相应责任。《民法典》明确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2020年国庆期间,海南一家影院就发生过一起“熊孩子损坏影院银幕”事件,经过协商孩子家长赔偿了2万多元。男孩敲钟乳石事件中,景区报警后,其监护人也配合调查并向景区赔偿。

其次,即便没闹出事端,这种无条件的满足、无底线的纵容、无道德的宽容,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也很容易催生“小魔王”“小霸王”,最后反噬自身与家庭。竹签陷阱事件中,涉事母亲的这种“欣赏”式态度,就极易令孩子误以为自己做得很对。如果其类似的不当行为基本上都能得到来自母亲的认可,那就很难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从小养成恶习而不自知。

孩子的恶真是无底线的,家长有多放纵,他们就能有多恶。让爱与规矩并存,给孩子一个有教养、有底线的环境。

“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